毕业年份 | 姓名 | 论文题目 | 指导教师 |
2019 | 宋丹 | 构建家庭生态系统: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| 童辉杰 |
2019 | 王中会 | 正念冥想训练改善大学生焦虑的心理及脑神经机制 | 童辉杰 |
2019 | 查德华 | 英语成功者学习策略:质性与量化混合研究 | 刘电芝 |
2019 | 冯霞 | 认知灵活性和概率领域知识水平对概率线索规则学习的作用 | 冯成志 |
2019 | 朱传林 | 情绪启动与情绪调节影响策略执行的认知机制 | 刘电芝 |
2019 | 高慧 |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研究 | 赵蒙成 |
2019 | 王彬 | 大学文科教师科研生产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| 崔玉平 |
2019 | 张卫民 | 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——基于考夫曼校园计划18所高校样本的分析 | 母小勇 |
2019 | 李凤玮 | 范海斯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| 周川 |
2019 | 毛华配 | 道家忘我的心理机制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| 童辉杰 |
2019 | 曹文雯 | 大学生语音可信度及其认知加工特点 | 吴继霞 |
2019 | 冷洁 | 大学生诚信的具身研究视角:诚信隐喻结构表征及其心理现实性 | 吴继霞 |
2019 | 张杨 | 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差异及其效应研究 | 崔玉平 |
2019 | 杨志卿 | 中国地方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 | 母小勇 |
2019 | 徐悦 | 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及其对建议寻求/采纳的影响 | 段锦云 |
2018 | PRASCHAN KEVIN CHARLES | 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与交际能力培养研究:密苏里州立大学法语教学项目案例分析 | 许庆豫 |
2018 | 殷明 | 认知负荷对于策略运用的影响 | 刘电芝 |
2018 | 濮筠 | 我国经济转型期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| 崔玉平 |
2018 | 杨帆 | 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| 许庆豫 |
2018 | 张剑心 | 意识敏感性的稳定性研究 | 刘电芝 |
2018 | 陈艾睿 | 大学生视觉注意振荡的神经机制——对“注意眨眼聚光灯”理论的发展 | 张明 |
2018 | 疏德明 |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、创业意向及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关系 | 冯成志 |
2018 | 刘红 | 地方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研究 | 母小勇 |
2018 | 孔晓明 | 中国近代高校训育训导制的演进及其时代特征 | 周川 |
2018 | 张琦英 |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研究--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| 母小勇 |
2017 | 赵郝锐 | 大学生心理适应:原生家庭的影响效应 | 童辉杰 |
2017 | 黄成毅 | 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:基于不同群体的比较 | 童辉杰 |
2017 | 王瑜 | 50年代院系调整对江苏高等教育的影响 | 周川 |
2017 | 孙冀宁 | 支持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大学混合学习模式建构及其实证研究 | 母小勇 |
2017 | 王小婷 | 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贡献的量化研究 | 崔玉平 |
2017 | 柴江 |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现状与效应研究 | 许庆豫 |
2017 | 王会亭 | 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师培训研究 | 赵蒙成 |
2017 | 朱苏 | 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对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| 赵蒙成 |
2016 | 宋东清 | 大学生生态化学习策略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| 刘电芝 |
2016 | 杨习超 |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中籍校长角色冲突研究 | 周川 |
2016 | 乔浩风 | 中国近代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及其职能研究 | 周川 |
2016 | 刘标 | 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| 许庆豫 |
2016 | 顾志勇 | 高校发展战略视域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成本管理研究 | 崔玉平 |
2016 | 王洪法 | 高等教育的危机与消解:知识发展的视角 | 许庆豫 |
2016 | 俞冰 | 高校公民身份教育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| 许庆豫 |
2016 | 阮孟全 | 越南大学教师评价的研究 | 许庆豫 |
2015 | 毕新 | 认知控制加工中的具身效应研究 | 刘电芝 |
2015 | 秦安兰 | 信任修复策略与调节因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| 吴继霞 |
2015 | 马小芸 | 日本音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| 许庆豫 |
2015 | 孙卫华 | 洪堡国家观中的“完人”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实践 | 许庆豫 |
2015 | 夏焰 |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空间组织研究 | 崔玉平 |
2015 | 刘轩 | 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研究 | 童辉杰 |
2015 | 杨海波 | 内隐序列学习中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测量 | 刘电芝 |
2015 | 黄颀 | 大学生内隐序列学习与中央执行功能的关系 | 刘电芝 |
2015 | 刘礼艳 | 流动儿童外显/内隐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| 刘电芝 |
2015 | 张立娟 | 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| 周川 |
2015 | 刘海涛 |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| 周川 |
2015 | 阮光兴 |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| 周川 |
2014 | 张兄武 | 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 | 许庆豫 |
2014 | 刘江岳 | 专业化: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 | 许庆豫 |
2014 | 王平 | 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过程及干预研究 | 刘电芝 |
2014 | 刘恩允 | 治理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研究 | 周川 |
2014 | 付亦宁 | 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| 周川 |
2014 | 吴荣先 | 性别刻板印象的联想机制 | 刘电芝 |
2014 | 朱玉芳 | 生命哲学视阈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化研究 | 母小勇 |
2014 | 韦剑剑 | 本科教学评价的后现代反思 | 母小勇 |
2014 | 夏骏 |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与近现代国学高等教育 | 周川 |
2013 | 李金航 | 中国近代大学教科书发展历程研究 | 周川 |
2013 | 李朝阳 | 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 | 许庆豫 |
2013 | 贾凤芹 | 大学生性别偏见内隐与外显双系统解析及干预成效研究 | 刘电芝 |
2013 | 谢竹艳 | 中国近代基督教大学外籍校长办学活动研究(1892-1947) | 周川 |
2013 | 张润来 | 大学生人工语法学习中的渐进意识研究 | 刘电芝 |
2013 | 谢冉 | 哲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大学课程研究 | 母小勇 |
2013 | 肖建 | 知识观与中西早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| 母小勇 |
2012 | 朱跃 | 郑辟疆高等蚕桑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| 周川 |
2012 | 顾月华 | “高考状元”与精英教育研究——以苏州市近三十年“高考状元”为个案 | 周川 |
2012 | 李利 | 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 | 许庆豫 |
2012 | 孙崇勇 | 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应用 | 刘电芝 |
2012 | 田晓明 | 反思与超越: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| 周川 |
2011 | 肖卫兵 | 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的结构及其角色研究 | 周川 |
2011 | 徐继宁 | 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研究 | 周川 |
2011 | 黄会欣 | 内隐学习:注意、目标、情绪与年龄的影响 | 刘电芝 |
2011 | 彭文波 | 教师学习策略及其对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| 刘电芝 |
2011 | 林木村 | 台灣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變革與發展─以台中教育大學、銘傳大學的轉型蛻變為例 | 周川 |
2011 | 吴铁钧 | 大学生团队学习:模型建构与团队效能 | 刘电芝 |
2011 | 杨雅婕 | 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整合测验方案研究 | 童辉杰 |